【悬棺表演】

放棺的方式至今是未解之谜


悬棺表演-放棺的方式至今是未解之谜5.png

龙虎山不仅风光秀丽,龙虎山的崖墓更是中国一绝。崖墓葬是古越、僚人特有的一种丧葬形式,也是我国多种葬法中最古老、最特别的一种丧葬形式。

悬棺表演-放棺的方式至今是未解之谜80.png

悬崖上洞洞相连,洞口或钉木桩,或封木板,“藏一棺而暴其半者”多处可见。河岸边上耸立的高高的悬崖上,200多个山洞中安放着棺材,被人们称为悬棺奇迹。

悬棺表演-放棺的方式至今是未解之谜157.png

  在26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是如何把悬棺放进数百米高的崖洞的?这个难解之谜吸引着人们探寻的目光。

悬棺表演-放棺的方式至今是未解之谜215.png

  放筏芦溪河,两岸夹树,溪水长流,一如歌里画里。沿溪抵达悬棺表演处,抬头看到悬崖上洞洞相连,洞口或钉木桩,或封木板,“藏一棺而暴其半者”多处可见。

悬棺表演-放棺的方式至今是未解之谜293.png

  鹰潭市旅发委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龙虎山崖墓是中国一绝,崖墓葬是古越、僚人特有的一种丧葬形式,也是我国多种葬法中最古老、最特别的一种丧葬形式。

悬棺表演-放棺的方式至今是未解之谜369.png

  这些洞穴高不可攀,无人入内,除了棺材,其中还藏何物?多少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

  2600年前的古越人是如何做到的?鹰潭市旅发委的工作人员向我们发问,我们面面相觑。

  下面,我们的竹筏靠岸后,我带大家看看悬棺演出,或许您能从悬棺表演中看出端倪。鹰潭市旅发委的工作人员微笑着对我们说。

悬棺表演-放棺的方式至今是未解之谜522.png

  竹筏靠岸,我们一行跳下竹筏站在岸边。我们的对面就是布满了洞穴崖墓的悬崖绝壁,悬棺表演将在溪水旁边的陡峭悬崖上开启大幕。

悬棺表演-放棺的方式至今是未解之谜586.png

  在溪水中固定的一只竹筏上,演员们将时光倒回到2600年前,憾人的音乐与眼前的场景呼应,吸引着人们的目光。龙虎山景区情景剧表演,气韵磅礴,恍惚间,我们看到2600年前这里的先人过着男耕女织、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悬棺表演-放棺的方式至今是未解之谜696.png

  先是药农在悬崖上采药的表演,接着就是悬棺表演。只见表演者带着绳索自崖顶腾空跳起,沿着垂直悬挂到江面的绳子攀缘而下,灵活的身躯在空中表演出许多令人惊叹的高难度动作:一会儿似虎奔猴跃;一会儿依附绳索倒立急速下滑三、四米;一会儿如大鹏展翅,矫健的身形横挂在绳索上;一会儿如猿猴攀援,身手矫健。

悬棺表演-放棺的方式至今是未解之谜845.png

  当演员们下滑到接近削壁中间的岩洞时,只见他们剧烈地摇晃绳索,借着惯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窜入洞中。然后是溪水中船上的楠木悬棺接着绳子的牵引缓缓升空;上升到接近洞口时,岩洞里的演员用短索牵引,地面的人则大幅度地摇晃绳索,借着悬棺在半空中左右晃荡的惯性,找准时机,上下合力把悬棺送入洞中。演员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岸上观众和游客的热烈欢呼。

悬棺表演-放棺的方式至今是未解之谜1017.png

古人经受了太多的战争和灾害之苦,梦寐以求的就是宁静和太平,先辈的遗愿选择了将祖先安葬于凌空绝壁之上的崖葬,让祖先在一个青山环抱、碧水环绕、宁静幽美的环境中得到永远安息。当时的人坚信:"弥高者以为至孝,高葬者必有好报",他们就把祖先的棺椁抬上溪流边陡峭的绝壁,放置在几乎与水面垂直的天然岩洞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独特的悬棺景观。

龙虎山崖墓数以百计,全部镶嵌在仙水岩一带的悬崖峭壁之上。仙水岩诸峰峭拔陡险,岩壁光滑平展,岩脚下便是泸溪河,临水悬崖绝壁上市满了各式各样的岩洞,独特的地理环境是龙虎山崖墓的基本成因。从泸溪河舟中或地面眺望,隐约望见一个个岩洞口或钉木桩,或封木板,“藏一棺而暴其半者”多处可见。这些崖墓大多是二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的崖墓悬棺,其葬位离水面20-50米以上,高的达300余米。在大片岩壁上,洞穴星罗棋布,星星点点,或高或低,或大或小,数以百计。因这些洞穴高不可攀,无人入内,其中所藏之物,多少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

一九七八年,江西省的考古工作者第一次对仙水岩的崖墓悬棺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批遗物。其中墓葬人骨架16副,陶器、原始青瓷器、骨器、玉器、竹木器、纺织品、纺织工具、古乐器等220余件,经测定,发掘的实物距今至少有2100余年。崖墓葬盛行崖洞合葬和群葬。在水岩、仙岩、仙女岩、谷子岩等处,每处都有十几座到数十座不等的崖洞墓。这崖洞墓中,有单洞单葬、单洞群葬和联洞群葬等几种类型。其中一崖墓,洞宽50余米,墓室规模巨大,内置十副棺木,显然是大家族几代人的聚葬之所。悬棺棺具有扁圆形、圆筒形、长方形、顶盖式和屋脊形等几种,多用巨木刳割挖空而成,木料多为楠木。随葬品多用仿铜礼器、兵器、陶器、竹木、骨玉和石器等,忌用金属器皿,这是当时生活在彭蠡泽东部水系的干越人的古老葬俗,也是流行于中国长江以南许多省区以及台湾和一些太平洋岛屿的悬棺葬的起源。

悬棺表演-放棺的方式至今是未解之谜1025.png

仙水岩诸峰峭拔陡险,岩壁光滑平展,岩脚下便是泸溪河。临水悬崖绝壁上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岩洞,里面有一百多座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的岩墓悬棺,其葬位高度为20至50米。在大片岩壁上,洞穴星罗棋布,从泸溪河舟中或地面眺望,可隐约望见洞口或钉木桩,或封木板,“藏一棺而暴其半者”多处可见。因这些洞穴高不可攀,无人入内,其中所藏之物,多少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